離婚時房產分割是婚姻財產糾紛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。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相關規定,房產分割主要遵循以下原則:
一、房產性質的認定
- 婚前個人財產:一方婚前全款購買且登記在個人名下的房產,屬于個人財產,離婚時不參與分割。
- 婚后共同財產:婚姻期間購買的房產,無論登記在誰名下,原則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。
- 婚前首付婚后還貸:婚前一方支付首付,婚后共同還貸的房產,法院通常判決房產歸登記方所有,但對共同還貸部分及增值部分給予另一方補償。
二、特殊情形處理
- 父母出資購房:
- 婚前父母出資:登記在子女名下視為個人贈與,屬個人財產
- 婚后父母出資:未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,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
- 農村宅基地房屋:需結合宅基地使用權政策和當地習俗處理
- 經濟適用房等政策房:需符合申購資格,分割時受政策限制
三、分割方式
- 實物分割:適合可獨立使用的房產
- 折價分割:一方取得房產,向另一方支付折價款
- 拍賣分割:雙方均不愿取得房產時,可通過拍賣分割價款
四、實務建議
- 保留購房合同、付款憑證等重要證據
- 婚前財產協議可有效避免爭議
- 涉及復雜情況時應及時咨詢專業婚姻律師
- 法院在判決時會綜合考慮子女撫養、過錯方認定等因素
需要注意的是,每個案件具體情況不同,最終分割方案需結合房產來源、出資比例、婚姻貢獻度等多重因素綜合判定。建議當事人在離婚過程中保持理性溝通,必要時通過法律程序保障自身合法權益。